img-813123601-0001

如果有一天,包菜粽的粽葉換了;魚肚粥的湯頭變了;碗粿裡藏的料不同了;食物不再有專屬甜味...當這些過去讓我們感到自豪,充滿台南在地風情的小吃都走了樣,你會不會覺得很失落? 嗯,這就是我現在看待台南老房子的心情。

我相信每個城市,都該有屬於自己的地點感與歷史座標,台南當然也要如此。

日前在高鐵上讀了一篇文章,裡面有一段話說:
別人覺得你不同,主要是因為你的過去跟別人不一樣。

歷史軸線
這篇文章主要是說車站的功用不只在發揮交通轉運的功能,車站建築與空間裡的藝術裝置也能對旅客訴說當地歷史與地理的故事。但隊長也覺得這段話也很適合給現在台南很多承租老屋、改造老屋的店家思考。

台南之所以可以成為台灣古蹟的觀光大城,是因為有400年來祖先所留下的建築。透過這些建築,我們才能說出許多不同的故事。明清時代留下的老街巷;大正、昭和時期留下的仿巴洛克式私人宅邸、戰後蓋的五六十年老屋...這些不同時代的老房子巧妙地聚在府城,各自訴說著不同的故事。這些都是能讓外地來的旅人好好體會的東西,也應該是我們要好好傳承給下一代的珍貴資產。

如同我們去京都就是要看清水寺和町屋;去巴黎就是要逛香榭大道和歐風民宅,這些充滿在地感的標記是我們願意出發前往的原因;所以相信旅客來到台南除了要看古蹟,應該也很想看看這些原汁原味,與數十年前完全相同的老房子吧!

某老屋拆除現場
某老屋的拆除現場,未來的模樣令我感到好奇。

我同意而且希望這些老房子應該要被好好修復、活化再利用。但是修復與活化的方式很重要。「修復,應該是將破損的部分用原本建築的方式重新復原。」「活化,應該是依照她原本的格局與用途,重新給予相同或適合的生機。」

但是台南這幾年明明很有在地風情的老房子,卻被刻意改造成日式、洋式...等異國風情而被破壞得傷痕累累;或是在很有情懷的泥塑表面塗上厚厚的橘色、綠色油漆讓房子顯得很特異獨行。這樣的改造,除了銅臭味以外,完全沒有地點感與歷史感,這點是讓人感到很可惜的...想看和式町屋或美式咖啡店不是去國外就好了嗎?

1958年台南中正路(局部)
▲1958年台南中正路(局部)

阿嬤穿起昭和時代的花裙很美;但若穿的是蔡依林的花枝裝就變成悲劇了啊!我希望有一天當旅客看到被用心修復得像回到少女時期的老房子時,就知道他們來到台南;出外的遊子看見巷口前的鳳凰花木、金龜樹就知道離家不遠。我希望這樣有府城特色的建築街景的印象標記不會走樣,可以和小吃中的甜味一樣,讓人一聽到就聯想到台南。

 

延伸閱讀:

1. 台南老屋欣力? 但這是哪裡?

2. 改造老屋前,請先冷靜想想...

3. [反思] 遊客逛台南老屋 脫序行為住戶困擾

4. 老屋熱吸觀光客 市民「逃難離家」

 

註1:標題圖片為(臺南)臺南市街(白金町道路)局部,紅磚建築為當時的台南郵局,建於1910年(明治43)年
註2:中間插圖文章出自《T Life 台灣高鐵車上刊物》no.33 Sep 2012
註3:楊子葆曾任職於法國巴黎公共運輸局;現為輔大歐盟中心主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南空隊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